海西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海西58便民网 > 海西热点资讯 > 海西民生资讯 >  厚壳贻贝养殖,怎么养殖海虹

厚壳贻贝养殖,怎么养殖海虹

发表时间:2024-07-02 09:26:56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文章更新时间:2024-07-02,话题:厚壳贻贝养殖, 文章来源:匿名用户, 内容简述:怎样养殖海虹

海红即贻贝。 贻贝养殖技术 (一)苗种生产 贻贝苗种来源有两个途径:海区半人工采苗和人工育苗。所谓海区半人工采苗就是在贻贝繁殖季节,投放附着器,使幼苗附着在人工设置的附苗器上,从而获得大量贝苗。目前生产上以海区半人工采苗的方式为主得到苗种。 1.海区半人工采苗 (1)釆苗场 必须选在亲贝较多的海区,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足够的幼虫,达到高度密集采苗的目的。海区地形以半圆形海湾为好,海湾外有岛屿屏蔽风浪,湾内潮流畅通,海水理化性质稳定,附近无大量淡水注入,无污染。雨季盐度不低于18l,夏季水温不超过29℃,海区饵料丰富,敌害少。 (2)附苗器材 应具备经久耐用、附着面大、不含毒性、易釆易收、来源方便等条件。目前贻贝采苗都用红棕色绳、白棕绳、稻草绳、油草绳、竹皮绳、聚乙烯绳、旧车胎、松木棒、石块和01壳等。使用前加工成串。制成一定形状供采苗用。此外也可以利用海带育苗帘采苗,效果也很好。 (3)采苗期 为了能采到更多的苗种,采苗器应在繁殖盛期之前投入,这样不仅可以采到大量的苗种,而且可以避免因采苗器投放过早被其他生物所占据,影响采苗效果,由于我国各地沿岸的水温等条件有差异,各地贻贝产卵时间不同,就是同一海区,也因年份不同、海况条件的差异,致使附苗期各年也不同。所以,应视每年水温变化情况,作好采苗预报工作,确定采苗期。 (4)采苗器投挂方法 投挂采苗器要避免绳索互相缠绞,要便于收苗分养和操作管理。主要采用单筏垂挂,也可用联筏垂挂、单筏平挂、筏间干挂等方法。釆苗器投挂的数量要考虑到整个浮筏的浮力大小及采苗器的种类、粗细、长短等。一般以25厘米左右挂一条,每台筏子挂200—250条,垂挂于3米以内水层。 (5)附苗后的管理 附苗后要经常下海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检查附苗量,及时消除浮绠和采苗器上附着的杂藻及有害动物。随着贝苗生长要及时增加浮力防沉。 (6)收苗 幼苗附着后,经2个月左右,体长可达1厘米。此时贝苗的附着力增强,离水后流失率低,有利于收苗分包。收苗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有些地方在台风季节来到之前,提前收苗。 2.人工育苗 (1)基本设施 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包括蓄水池、水塔、育苗室、饵料池、育苗池等。 供水系统:人工育苗池必须选在海水不受污染的海区,要防止工业废水、油类、酸类、碱类、农药等污染。育苗池要配备抽水机、进水管道、蓄水池和水塔、过滤池,以保证海水水质和数量。 育苗池:一般深1—1.5米,容水量4—5立方米。 饵料池:根据育苗池的大小而定,其容积一般应为育苗池容积的1/8—1/4,以保证足够量的饵料供应,单个饵料池一般以2—3平方米,深40—50厘米。空气要流通,光线要充足。饵料池应有玻璃屋顶,池内铺白瓷砖。 (2)催产 亲贝的选择和处理:亲贝要选择性腺成熟好,个体大,没有受伤的个体。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大,一个l一2龄体长5—6厘米的雌贝,每次产卵量可达300—500万;一个3龄体长7—9厘米的雌贝,则可产卵1000万左右。选择亲贝的时间,应在人工产卵的前一天或当天。亲贝釆回后,要剪去足缍,洗刷净贝壳上的附着物和污泥,以保持采卵海水的清洁,亲贝要尽量当天取回当天处理使用,离水时间太长会影响精子和卵的排放和质量。 催产:催产的目的是使亲贝集中而大量排放精子和卵。亲贝能否正常地并大量排放精子和卵的关键,在于性腺成熟程度,性腺成熟好,不用催产,也能大量排放;性腺成熟稍差的,经人工刺激催产,才能大量排放。催产的方法有物理刺激、化学刺激和生物刺激。比较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是阴干刺激和结合变温刺激。具体操作是把处理好的亲贝放在阴凉处干燥一至数小时,然后转入常温海水中或比常温高2—3E的海水中,不久即可大量排放精子和卵。如果仍不排放,可再把水温升高2—3度,一般经1小时升温刺激后即可大量排放。 (3)受精与孵化. 产卵后,将亲贝捞取出来,然后加入其水体的0.1%一0.3%的精液,搅动海水,即可使卵受精。在卵子受精后,将过剩的精子和排放精子和卵带来的粘液、粪便等清洗掉。具体操作是先用网目为80微米的筛绢过滤一遍,滤去粪便和不成熟的卵块等,再将水体静置40—60分钟,然后用虹吸管将上层海水吸出1/3—2/3,再加入新鲜海水,待卵沉降后,再吸出海水,反复2—3次,即可将卵洗干净。 洗卵后,将卵子分散到各池中孵化,以水底有薄薄一层为宜,定时轻轻搅动海水,以提高孵化率。在水温16—17℃的条件下,卵受精后7—8小时开始转动浮起,19小时发育成担轮幼体,40小时发育为面盘幼体。此时可将上层发育良好的幼体移到幼体培养池中进行培育。 (4)幼体培育 适宜密度:一般受精卵阶段500—800个/毫升,壳顶幼体阶段10—20个/毫升。 添水与换水:幼体刚入池时,水深应保持在30—40厘米,以后每天添加10厘米,直至满池后才改用换水方法,每天换出总水量的l/3一l/2。 饵料:在D形幼体前是自身营养,在水温为18—19.512条件下,受精后48小时发育到壳长100微米的D形幼体时,便开始摄食。选用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微球藻或全藻等。当幼体进入壳顶幼体阶段后,因摄食量大,可投喂个体较大的扁藻和盐藻。如投喂小型硅藻时,早期要求每毫升池水中达7—8千个,随幼体的增长逐渐增加到1—2万个;如投喂扁藻时,初期每毫升池水3—5千个,晚期7—8千个。幼体附着后,可增至每毫升池水1—2万个。 如果活饵料不足,还可用酵母粉(磨碎),每升池水投入0.5一l克,或用豆粉,每升池水投入2.5克左右,先将豆粉煮熟,再过滤沉淀,取上层液体投喂。投喂时间一般在每天换水后进行。 氧气:为保证幼体发育正常,必须保证充足氧气,可用增氧机向池内充氧,或用长柄木耙经常缓慢搅动,促进气体交换。 光照:在培育过程中,应避免强光和不均匀的光照,室内培育池表面的光照强度,一般可控制在500勒克司以下。过强光照强度,使幼贝沉底集聚死亡。 盐度、酸碱度和温度:盐度适应范围为25%o一30%o(相对密度1.019—1.021)。酸碱度pH为7.2—8.2,不宜超过8.8。适温范围10—20r,尤以12—1812最为适宜。 预防敌害: 幼体的主要敌害是纤毛虫和鞭毛虫,培育用海水一定要严格过滤。如发现敌害,可换水,或用适量药物处理,如用新鲜的大叶桉树叶100克,加淡水1升,煮沸5分钟,取清液以5%的比例加入藻液中,4小时后便可杀死小白虫,而对扁藻无影响。以每升海水中加入5万单位的青霉素和50毫克链霉素的混合液,亦能起到抑菌效果,还能促进幼体生长。 日常管理: 在育苗期间,每天必须记录气温、水温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海水相对密度、酸碱度、溶解氧等的测定和光照强度的检查,并定期检查幼体的生长和摄食情况。 变态附着期的工作: 幼体进入变态时,要及时投放附着器,一般在l/3左右的幼体出现眼点时,便可投放附苗器。投附苗器时,要加大换水量,将池内培养水浓缩,充分搅动池水冲刷池壁,使幼体分布均匀后便可投放。投放时,先铺池底层,再挂池四壁,最后挂中间。附苗器投好后,停1—2小时再慢慢加满池水,1—2天内便能有幼体附着。 如果在池内培养时,可加大换水量,增加投饵晕,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在池内培养20—30天后,01苗壳长达到1毫米以上寸,池内环境已不能适皮其生长需要,即可移到海上养殖。 (5)海上培育 贻贝幼苗从室内移到海上暂养保苗,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骤变,相当一部分的幼体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脱落、移动,造成掉苗的情况很严重,风浪是造成掉苗的重要因素,同时强烈的光照也可能刺激稚贝的迁移和脱落。 保苗措施: ①加强稚贝下海前的锻炼,幼苗出池前尽量使池水水温、相对密度接近自然海水的条件,并适当振动苗帘,增加稚贝的附着能力。 ②加强活水培养,附苗后改用流水培育,搅动海水促进足丝的分泌,增强稚贝附着力。 ③加大投饵量,促进稚贝生长,投饵量加大到附苗前的一倍以上。 ④增加光照,由于育苗池的光照较弱,一旦移人海水不能适应。骤然加强光照容易引起迁移和脱落,所以必须逐渐增加光照强度,使其接近海上的自然光强度。 ⑤下海时间要适宜,过早容易掉苗,过迟影响生长,一般从附苗后20—30天的时间里下海较好。 下海后提高保苗率的措施: ①选择好暂养区,要求风浪小,水较清,水流通畅,杂藻浮泥及各种附着生物少,水质肥沃,水温变化幅度较小。 ②下海时如遇大风浪不宜下苗,以免造成脱落,同时在运输中防止干燥和强光照射,宜在早晚或阴天进行。暂养架子浮力不宜过大,应视以后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浮力。 挂帘形式:有的单帘卷成“U”形,或卷成筒状,或两帘并挂、平挂,以减少风浪冲击和降低脱苗率为原则。下海后约一周左右便可拆开单挂信,挂帘水深以2—2.5米为宜,以后视苗生长情况提升到1—1.5米。 为了提高保苗率,可采用网目为2毫米左右的网袋将苗帘套起来,再挂到海上暂养,可以防止敌害和幼贝逃跑。 (二)养成 1.选择养成场地 养成场应选在低潮线以下,水流畅通、水质肥沃、自然饵料丰富、风浪平静的浅海内湾。水深5—20米,泥沙底质,盐度18%o一325oo(翡翠贻贝的盐度为11%o一305oo)。海区水温0—29E,夏季不超过29C,冬季冰封期不宜太久。翡翠贻贝的适宜水温为12—32C。海区无污染。 2.养成器材及其设置 我国目前养成主要采用单筏吊养的方法。单筏包括筏身、桩缆、木桩、浮子、吊绳、养成器等部分。筏身每台长50一65米,用化学纤维做筏身,一般直径10毫米以上;桩缆长度是养殖海区满潮时水深的2倍;桩是木头的或水泥的,长70—100厘米,另一端钻一圆孔,打桩时斗芯插于其中;浮子可用玻璃球、塑料球、葫芦头等。一般每台筏子养成后期约需40—60个浮子;吊绳以直径5毫米的聚乙烯绳为好,垂挂深度1.5—2米。 由于贻贝的滤水量很大,筏子设置不宜太密,以免造成饵料不足或水质变坏。一般筏子区间距以30—40米,行间距以6—8米为宜,以30—40台筏子为一个区,区与区呈“田”字形或纵形排列,区间要留出宽敞的航道,同时还应考虑风和水流对设施的影响。如果风是主要破坏因素,则应考虑顺风下架;如果水流是主要因素,则应顺流下架。 3.分苗放养 分苗就是把附着在采苗器上的贻贝苗剥下来,按照养殖要求的密度均匀地再附着到养成器材上。 (1)养成器材 养成器:又称养成绳,选用结实、抗腐烂、抗虫蛀、成本低、来源广、不脱苗的材料,如用直径1.2厘米的红棕绳3—4根编成一根用。聚乙烯绳、草绳、胶皮绳、木棒和木板等也可以。包苗用的网片和扎绳:包苗网片可用废旧的小网目网片,棉线网和化纤网,也可用聚乙烯专门编织的网片,包苗网片的长度比养成器长30—50厘米,宽度和网目视贻贝苗的大小而定,初期包苗可使用30厘米宽;1厘米网目的网片,后朔包苗可使用40厘米宽、1.5—2.5厘米网目的网片。 吊绳:一般用直径5毫米左右的聚乙烯绳,为防止养成器旋转,可使用双股吊绳。 (2)分苗时间和密度 当苗体达到1厘米左右时,即可分苗。秋苗可在次年6—8月分苗;春苗在当年8—10月分曲。在上述时间内,应尽量早分苗,以获高产。 一个长4—5厘米的贻贝需占用1一1.5平方厘米的附着面,因此,根据养成器的表面面积可求出分苗数量。周长10厘米、净长l米的养成绳,可附着贻贝600—1000个。秋收的贻贝因个体大,占用的附着面积也大,每平方厘米表面积可按0.4—0.6个密度分苗。总之分苗密度以不影响贻贝生长和不引起脱落为原则,太密影响生长,太稀影响单产。 (3)分苗方法 分苗方法有包苗、拼绳分苗、缠绳分沽、夹苗分苗、流水分苗和网箱分苗等。目前主要采用的分苗方法是前三种。 包苗:用网片将贝苗包在养成器上,待贝苗附牢后,再拆掉网片。包苗前应对01苗进行处理,把互相附在一起的贝苘分开,洗去贝苗上的浮泥杂质。分苗时应将不同规格的苗分包,有利于生长和收获。包苗时每绳按规定密度缝合。缝合要松紧适宜,太松造成贝苗堆积,太紧贝苗不易附着。拆网时间视贝苗大小和水温等情况而定。小苗附着快,大苗附着慢;水温在20—24C时附苗较快,低温附苗慢。 缠绳分苗: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把苗绳缠到养成绳上,水温在22—24C条件下,2天使可附在养成绳上。 拼绳分苗:根据贝苗具有移动习性,将采苗绳和养成绳拼扎在一起,可达到分苗目的。一般2—3天后就可将采苗绳拆开,这时采苗绳和养成绳上都附有贝苗,即可用来养成。 4.养成期的管理 (1)实行立体养殖养殖贻贝海区水深5—20米,饵料上下都有分布,而贻贝养殖都集中在上部水层,饵料不能充分利用,为此,把贻贝的养成器挂得有深有浅,深浅配合,这样可充分利用饵料,并降低上层水层的养殖密度,起到稀疏作用。 (2)适时调节水层 贻贝的生长与水层深浅有密切关系,在高温和低温期下层长得好。春天,表层长得快。所以应根据贻01生长需要,适时调节养殖水层,促进生长-尤其当夏季水温升到29℃以上时,贻贝易死亡,为此,夏季水温超过29C的海区,应进行避暑度夏,向深海区养殖,并降低养殖水层。 (3)贝藻饲养 实行贝藻间养互为有利,贻贝代谢产物为海带提供有机肥料增加海区的含氮量,贻01排出的二氧化碳,给海带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贻贝摄食了与海带争肥的浮游植物。养殖海带对贻贝来说,改善了水质。海带光合作用排放的氧气,有利于贻贝呼吸,同时海带对贻贝起蔽荫作用,给海带施的肥料也繁殖贻贝所需的食料。 贝藻间养有三种方式:区间间养、筏间间养、绳间间养。其中以区间间养管理方便:绳间间养效果显著,但易互相缠绕磨损,管理不便。 (4)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风浪前后都要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经常检查浮子、木桩、绳是否安全。 (5)防冻 入冬前必须及时做好防冻措施,将筏子沉入低潮线以下1—2米处,用15—20公斤的石块压筏子并适当除去一此浮子。 (6)防沉 由于贻贝重量较大,绳重量在20—25公斤以上,因而易发生吊绳折断,坠人海底,故要及时加固。 (7)防脱落 如果贻贝密度过大,易脱落,这时需合理分苗。另外,大风大浪和淤泥也易使贝苗易脱落,因此,要针对各种原因采取适当措施。 (8)除敌害 当筏子下沉特别是落到海底时,很易被海星、海燕、章鱼等敌害吃光,因此,必须注意防沉,同时,防止海鞘、牡蛎等的危害。

贝类是怎么饲养的

这个题目也太大了吧?都要写一本小册子了~~!只好择要说一下: 养殖方法 贝类养殖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采苗育苗、养成、育肥和收获加工等环节。 场地选择 为满足贝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要求,选择场地时必须对海区的理化、生物因子如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贝类资源等进行系统调查,据此确定海区生产的安全程度。一般常将养殖海区分为采苗、养成、育苗、避洪等不同作业区。此外,养殖海区还应选在方便生产和生活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采苗和育苗 即采集野生苗种和人工育苗。①采集野生苗种。许多贝类的卵在海水中受精,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的浮游生活阶段后,变态沉入海底转入底栖生活。采苗是指采集刚进入底栖生活了数月的小贝。采苗场一般位于河口或近岸盐度较低、环境条件较稳定、有大量亲贝分布的海区。采苗季节大多在贝类繁殖的最盛期,具体采苗日期提前或滞后数天,常使采苗量相差几倍至几十倍。为此,须在繁殖盛期到来之前系统观测海区的温度、盐度、亲贝生殖腺发育情况及浮游幼虫数量的变动等,进行采苗预报。采苗方法根据贝类不同生活习性分为两大类型。对埋栖或穴居种类(如泥蚶、缢蛏等)的采苗法较简单,一般采用改良底质的方法,即在采苗时于潮间带的中、下区进行翻耕,清除敌害生物和其他杂物,或在此基础上筑堤、造畦,使刚进入底栖生活的稚贝较易钻入泥中,经一段时间的管理后,再经筛选或浮选收集贝苗。对固着或附着种类(如牡蛎、贻贝等)的采苗须设置采苗器,以提供人工基质使稚贝附着,避免大批幼苗因找不到合适的附着基而沉降到海底被泥沙埋没。采苗器种类很多,有竹、木、石、瓦、贝壳、水泥制品、树枝、稻草绳、金属网、化纤网、厚纸板等。方式有海底撒布、插竹(桩)、栅式、简易垂下式、筏式等,视苗的分布水层、采苗场底质和养成方法等而定。为防止幼苗从采苗器上脱落,应及时将幼苗从采苗器上取出,放入网笼内培育。②人工育苗。已人工生产种苗的贝类有长牡蛎、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硬壳蛤、菲律宾蛤仔、虾夷扇贝、栉孔扇贝、贻贝、马氏珠母贝、皱纹盘鲍和红鲍等。人工繁殖贝苗包括亲贝的蓄养和选择、人工授精、幼虫饲养、采苗及饵料培养等。其成本较低,并可通过控制亲贝的生活条件,提前生产出贝苗,以充分利用当年的主要生长期,加速贝类的生长,缩短生产周期,还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可能。 养成 将贝苗养成商品规格大贝的过程。养成场在满足养殖对象主要生态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饵料较丰富的海区;此外为管理方便和保证贝类有较长的摄食时间,宜选在潮间带的下区低潮线附近。双壳类贝类的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①海底式。即在潮间带或低潮线以下海区将贝苗按一定密度分撒在海底泥沙或贴近海底的固形物上,即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先清理场地,如翻滩(松土)、清除敌害、平畦、挖防护沟等。养成期内分若干阶段进行分散疏养。这种方式生产成本较低,应用较广,但贝类生长较慢,易受敌害侵袭,海区的利用率较低。在海底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围池蓄水养殖是在潮间带建池,退潮时池水保持一定水位养贝,可有效利用潮间带上位滩涂。②立桩式。即以树立于海底的木桩、水泥柱、石板、竹竿等为养殖基。养殖基主要设置于潮间带中下区。这种方式能使贝类离开海底和泥淤,减少敌害,生活于畅通的水流中,生长较快,单位面积产量可数倍于海底式。适用于潮差较大的滩涂。③垂下式。即将养殖基悬挂水中,养殖附着或固着生活的贝类,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养殖方法,适用于潮下带至约20米左右深处。依悬挂养殖基的方法又分棚架式、浮筏式和延绳式(图1、图2、图 3)。棚架式是将附有种苗的养殖基按一定间距挂在竹竿、木桩或水泥柱棚架的横梁上养殖。浮筏式即以木条或竹竿构成筏式框架,使之浮于水面如筏,下方以锚固定海底,将长数米至十数米的养殖基吊挂于浮筏上养殖。石油平台养殖牡蛎也属筏式养殖范畴。延绳式是将草绳或塑料绳延伸于水中,系以浮子使绳浮于水面,称浮绠,两端系锚缆固定于海底,养殖基吊挂于浮绠上。垂下式养殖的养殖基完全脱离海底,免受底栖性敌害生物侵害。其中浮筏式及延绳式养殖还可充分利用上层水体,不受底质限制,可养海域较广。延绳式的抗风力强,也便于沉入水面下一定深度防冰。④网笼式。主要用于养成某些易逃逸或珍贵的种类,仅用于珠母贝或扇贝等的养成。网笼由金属或化学纤维制成,形式多样,可将贝置于其中悬挂在浮筏或棚架上。此外,珠母贝养殖,除采苗、养成外,还有插核手术的生产环节(见珍珠、马氏珠母贝、三角帆蚌)。腹足类中的养殖对象主要为鲍。头足类中长蛸、乌贼、章鱼等的人工养殖也已开始进行。 育肥 贝类经养成期后,一般个体的大小已达商品规格时可予收获。但为了增加贝类软体部的肥满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收获前可进行肥育。方法一般是将贝类从养成场移到饵料丰富的肥育场,促进软体部的迅速增长。如牡蛎经养成期后从秋天开始移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量超过养成场数倍至数十倍的河口附近海区,仅1~2个月即可使牡蛎达到肥满高峰。此外,将潮间带中区养成的贝类移至低潮线附近,延长其摄食的时间和空间,或将贝类投入经施肥培养了大量浮游生物的水池中,也可达到肥育目的。 收获 贝类的生长速度有逐渐降低的特点。为提高海区利用率,一般应在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的年龄进行收获,时间短的只有几个月至1年,如褶牡蛎等;一般为2~3年,如长牡蛎、泥蚶、贻贝等;而珠母贝则为5~6年。以每年开始繁殖以前、软体部最肥满的一段时间内为收获最适期。收获时,对固着或附着的种类以人工从附着器上剥下,对埋栖种类连同泥沙一起挖起加以筛选,对穴居种类只能从底质中挖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些工业化国家在沿岸水域污染严重或缺少浅海滩涂的情况下,利用陆上人工塘试养贝类,依靠投饵和循环过滤水系统精养牡蛎,使贝类养殖发展到全人工化阶段。此外,贝藻套养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场地及器材,又使两者产生互利的生态效益,如中国的贻贝或扇贝与海带套养,褶牡蛎与紫菜套养等均达到增产目的。为了充分利用或多级利用饵料,马来西亚实施的对虾、泥蚶混养,效果也好。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关键词推荐:怒江新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